快捷搜索:

中国科学家首次用iPS细胞克隆出活体小鼠

  中国科学家首先使用iPS细胞来克隆活体小鼠

  中国科学家周琦,高少荣等人。首先使用的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克隆体内实验小鼠,证明iPS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多能性。正在美国匹兹堡访问的高韶荣,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新华社记者,上述研究是从干细胞研究走向实际医学治疗的一大步。他的研究是关于干细胞多能性和器官移植的机制,筛选,基因治疗等研究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iPS细胞是已被遗传“重排”并回到胚胎干细胞的体细胞。他们具有分化胚胎干细胞的能力,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和法律障碍,因此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然而,它的多能性一直是争议的主题,因为无法培育完全由这些干细胞发育而来的活体动物。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3日报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琦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高韶容研究小组领导,最近利用相同的基础遗传技术研制出了活体实验小鼠。其中,周琦研究小组成功培育出27只实验小鼠,第一只iPS细胞克隆小鼠命名为“小”,尽管有些小鼠死亡或身体异常,最终用于配对的12只小鼠均成功养育健康的后代,据报道,高氏队用同样的技术成功地繁殖了两只老鼠,其中一只死亡。目前,该小组正在试图搭配另一只老鼠来生长第二代小鼠。相关论文将在美国“细胞干细胞”杂志上发表。报告称赞中国科学家“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指出该方法比传统克隆方法更高效,更安全。报告还援引中国研究人员的话说,他们不打算在此基础上开发人类克隆技术。全球iPS细胞研究大事记
全球iPS细胞研究大事记■2006年8月,日本Shinya Yamanaka研究小组将小鼠皮肤细胞诱导成干细胞(即iPS细胞)。
<\\ / strong> ■2007年11月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宣布独立发现人体皮肤细胞可以转化为iPS细胞。
<\\ / strong> ■2007年12月美国白人头部生物医学科学家发现可以使用iPS细胞治疗小鼠镰状细胞性贫血。
<\\ / strong> ■2009年7月中国科学家已经证实,iPS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具有相似的功能。
图片:20090724112237338000.jpg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